译文
近日得到了九江寄来的音书,遥遥地思念献吉更使我愁苦。
朝里的奸党整日找人的过错,夜晚时各种丑类也傍人居住。
泛舟襄江,恐怕难于实现,隐居家乡,不知怎么样?
过些年如能到淮水相访,一起到桐柏山隐居结庐。
注释
献吉:李梦阳之字。
浔阳江:指长江流经浔阳的一段。浔阳,古县名,今江西九江市。
魑魅(chī mèi):山妖鬼怪,此指朝中奸党。
鼋鼍(yuán tuó):大鳖与鳄鱼,喻指凶恶的权贵。“天边”、“日暮”两句都指李梦阳处境之险恶。
鼓柁(duò):泛舟。
阳羡:古县
《明史·李梦阳传》载,明武宗正德五年(1510年)刘瑾伏诛,李梦阳复职,调江西提学副使。李梦阳给何景明的信中曾谈到了得罪权贵,为其整治的事,这使何景明联想到当年李白因从永王以“附逆”罪被捕入浔阳狱中的故事。因此作者写下此诗安慰于他。
参考资料:完善
“近得浔阳江上书,遥思李白更愁予。”以太白譬梦阳,不仅因二者同姓,而且也以才德兼备而不见容于世相似。“愁予”一辞出自《楚辞·九歌》“目渺渺兮愁予”,大有“凉风起天末,君子意如何”(杜甫《天末怀李白》)的愁思。杜诗接下去有“文章憎命达,魑魅喜人过”之句,言太白才高见嫉,被陷于小人。又于“魑魅”外想出个“鼋鼍”作对仗: “天边魑魅窥人过,日暮鼋鼍傍客居。”“鼋鼍”偏义于后者即鳄鱼,那可是扬子江上要吃人的怪物。引入“鼋鼍”,便与“浔阳江”更为贴切。这“鼋鼍”和“魑魅”,都是比喻李梦阳周围的恶势力。它们围住他、窥伺他,是决不肯放过他的。作者同意朋友在信中的说法,也是希望他提高警惕,不要大意,
燕地寒,花朝节后,余寒犹厉。冻风时作,作则飞沙走砾。局促一室之内,欲出不得。每冒风驰行,未百步辄返。
廿二日天稍和,偕数友出东直,至满井。高柳夹堤,土膏微润,一望空阔,若脱笼之鹄。于时冰皮始解,波色乍明,鳞浪层层,清澈见底,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。山峦为晴雪所洗,娟然如拭,鲜妍明媚,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。柳条将舒未舒,柔梢披风,麦田浅鬣寸许。游人虽未盛,泉而茗者,罍而歌者,红装而蹇者,亦时时有。风力虽尚劲,然徒步则汗出浃背。凡曝沙之鸟,呷浪之鳞,悠然自得,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。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,而城居者未之知也。
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,惟此官也。而此地适与余近,余之游将自此始,恶能无纪?己亥之二月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