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仙子·讥时
张鸣善〔元代〕
铺眉苫眼早三公,裸袖揎拳享万钟。胡言乱语成时用,大纲来都是哄。说英雄谁是英雄?五眼鸡岐山鸣凤。两头蛇南阳卧龙,三脚猫渭水飞熊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装模作样的人居然早早当上了王朝公卿,恶狠好斗、蛮横无礼的人竟享受着万钟的俸禄,胡说八道、欺世盗名的人竟能在社会上层畅行无阻,总而言之都是胡闹,说英雄可到底谁是英雄?五眼鸡居然成了岐山的凤凰,两头蛇竟被当成了南阳的诸葛亮,三脚猫也会被捧为姜子牙!
注释
双调:填词之格式。词之由前后两阕相叠而成者,谓之“双调”,有前后同段、换头与前后不同之分;仅一段者谓之“单调”。
铺眉苫(shàn)眼:即舒眉展眼,此处是装模作样的意思。
三公:大司马、大司徒与大司空,这里泛指高官。
裸(luǒ)袖揎(xuān)拳:捋起袖子露出胳膊,这
赏析
这首小令讥讽时政尖锐的揭露了元朝当政者卑劣腐朽的面目,揭露世风的龌龊败坏。语言犀利泼辣,比喻极具特色,夸张的描写,揭露尖刻有力。
这是元散曲中一支妙语连珠的著名作品。首尾两组工整的鼎足对,尤见精彩。
起始的三句中,“铺眉”与“苫眼”、“裸袖”与“揎拳”、“胡言”与“乱语”是句中自对,互相又成为工对;“时”与“十”同音,借与三、万作数字对。“铺眉苫眼”等三组词语活画出了无赖与白痴的形象,与达官贵人的身份本身形成了绝妙的讽刺。而三句从文意上看侧重点又有所不同:第一句讽刺内阁,第二句讽刺武将,第三句讽刺高官。总而言之,“都是烘(哄)”,满朝文武全是些
创作背景
元代科举不兴,铨选制度混乱,读书人往往有不遇之感,故讽刺当政者是非不分用非其人,成为散曲中常见的主题。张鸣善的这首作品,就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作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徐应佩主编.历代哲理诗鉴赏辞典:湖北教育出版社,1994.08:903
简析
全曲可分为两部分,前一部分先以三句排比形成鼎足对,以“大纲来都是烘”总括;后一部分以“说英雄谁是英雄?”提问,然后再以三个排比句作答,形成鼎足对,指斥当世所谓“英雄”的可笑可鄙。全曲结构对称整齐,语言直接通俗,比喻生动形象;寓庄于谐,冷峻尖刻,对腐朽、寄生而虚伪的元代上层社会作了无情的揭露。
张鸣善
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。名择,号顽老子。原籍平阳(今属山西),家在湖南,流寓扬州。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。填词度曲词藻丰赡,常以诙谐语讽人。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,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,因此多有刺时之作。 10篇诗文 20条名句
醉高歌带摊破喜春来·旅中
顾德润〔元代〕
长江远映青山,回首难穷望眼。扁舟来往蒹葭岸,烟锁云林又晚。篱边黄菊经霜暗,囊底青蚨逐日悭。破情思晚砧鸣,断愁肠檐马韵,惊客梦晓钟寒。归去难,修一缄回两字报平安。
朝天子·庐山
佚名〔元代〕
早霞,晚霞,妆点庐山画。仙翁何处炼丹砂,一缕白云下。
客去斋余,人来茶罢。叹浮生,数落花。楚家,汉家,做了渔樵话。
折桂令·题录鬼簿
周浩〔元代〕
想贞元朝士无多,满目江山,日月如梭。上苑繁华,西湖富贵,总付高歌。
麒麟冢衣冠坎坷,凤凰台人物蹉跎。生待如何,死待如何?纸上清名,万古难磨。